形态描述
体长椭圆形,两侧平行程度较弱。身体二色。
头斜前伸,一色淡黄褐;额~头顶区低平;额两侧的平行横纹较明显;唇基背面观较粗,端部钝圆。触角窝缘背面红色;触角第Ⅰ节黑褐;第Ⅱ节向端渐加粗,不成亚线形,深锈红褐色,端部约1/5黑褐。喙短,只伸达后足基节基端。
前胸背板绿色,具光泽;领灰绿,无光泽;胝黄,界限甚明显,较横宽,侧端伸达背板前角处的棱边,各胝后缘近侧端向外方伸出成一尖突状,二胝前半在背板中央相连,胝间区后的盘域成三角形前伸。前胸背板前缘微向后凹弯,前角侧方超出领侧端以外,较圆钝,前伸不显,达于领长之半处;侧缘直,边缘几不扁薄,略可看出成隐约的棱边状,后角略成直角状,但末端尚不成尖角,略钝;后侧角处偏前有一纵走短黑斑,后端刚伸过角端;后缘中央略前凹;盘域相对饱满,具明显深皱刻,似A.virescens,皱刻分布达于侧缘;毛被短小平伏,色淡,为淡褐色,明显淡于我国其余种类。
小盾片较饱满,绿色,中纵线淡黄色,具横皱;毛被同半鞘翅。中胸背板外露较多,污黄褐色。
半鞘翅几无光泽;爪片及革片大部锈褐色或暗红褐色,缘片、革片外缘区域与楔片绿色,楔片末端狭窄地红黑色;毛被与我国其他种类相似,但略短细,而色较淡,同时爪片与革片内侧的部分毛呈现为略弯曲而具闪光的平伏丝状毛。膜片烟褐色,脉红色。
体下淡黄褐,足淡棕褐色;后足股节黑毛色较淡,向腹面渐成白色;后足胫节红,胫节刺淡色。
雄虫生殖囊开口在左阳基侧突前方有一低钝的小突起(我国其他已知种则无)。
量度(mm):体长8.9,体宽3.25。头长0.43,头宽1.18,头顶宽1.60。触角各节长1.0:2.75:?:?。前胸背板长1.13,后角间宽2.68。革片长4.1,楔片长1.83。
头斜前伸,一色淡黄褐;额~头顶区低平;额两侧的平行横纹较明显;唇基背面观较粗,端部钝圆。触角窝缘背面红色;触角第Ⅰ节黑褐;第Ⅱ节向端渐加粗,不成亚线形,深锈红褐色,端部约1/5黑褐。喙短,只伸达后足基节基端。
前胸背板绿色,具光泽;领灰绿,无光泽;胝黄,界限甚明显,较横宽,侧端伸达背板前角处的棱边,各胝后缘近侧端向外方伸出成一尖突状,二胝前半在背板中央相连,胝间区后的盘域成三角形前伸。前胸背板前缘微向后凹弯,前角侧方超出领侧端以外,较圆钝,前伸不显,达于领长之半处;侧缘直,边缘几不扁薄,略可看出成隐约的棱边状,后角略成直角状,但末端尚不成尖角,略钝;后侧角处偏前有一纵走短黑斑,后端刚伸过角端;后缘中央略前凹;盘域相对饱满,具明显深皱刻,似A.virescens,皱刻分布达于侧缘;毛被短小平伏,色淡,为淡褐色,明显淡于我国其余种类。
小盾片较饱满,绿色,中纵线淡黄色,具横皱;毛被同半鞘翅。中胸背板外露较多,污黄褐色。
半鞘翅几无光泽;爪片及革片大部锈褐色或暗红褐色,缘片、革片外缘区域与楔片绿色,楔片末端狭窄地红黑色;毛被与我国其他种类相似,但略短细,而色较淡,同时爪片与革片内侧的部分毛呈现为略弯曲而具闪光的平伏丝状毛。膜片烟褐色,脉红色。
体下淡黄褐,足淡棕褐色;后足股节黑毛色较淡,向腹面渐成白色;后足胫节红,胫节刺淡色。
雄虫生殖囊开口在左阳基侧突前方有一低钝的小突起(我国其他已知种则无)。
量度(mm):体长8.9,体宽3.25。头长0.43,头宽1.18,头顶宽1.60。触角各节长1.0:2.75:?:?。前胸背板长1.13,后角间宽2.68。革片长4.1,楔片长1.83。
大小
量度(mm):体长8.9,体宽3.25。头长0.43,头宽1.18,头顶宽l.60。触角各节长l.0:2.75:?:?。前胸背板长l.13,后角间宽2.68。革片长4.1,楔片长l.83。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标本信息
其它信息